本文实例分析了Python闭包执行时值的传递方式。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,具体如下:
代码中有问题和问题的解释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|
#!/usr/bin/python #coding: utf-8 # 判断一个人是否及格,如果满分150,则90及格,如果满分100,则60及格 # 开始的疑惑:当fun函数执行完以后,对应的val的值就应该消失,但是, # 当下面代码再次调用f(60)的时候(这个f()函数就是fun_c()函数) # 却能够打印出val的值??? def fun(val): 'val是得到的分数' # 打印此时存储的val的地址 print ( "%x" % id (val)) def fun_c(passline): 'passline是及格线' if val > = passline: print ( "通过" ) else : print ( "不及格" ) return fun_c f = fun( 89 ) # f就是fun_c函数 # 利用__closure__打印出fun_c()函数的属性,可以发现f中第一个元素的id值和val的id值地址相同 # 这说明如果引用了外部的变量(enclosing变量)的话,会将这个变量添加到函数属性中 # 当再次进行查找(即f(60))的时候,并不是到代码中去查找,而是到函数属性中去查找 # 也就是上面的fun_c的属性中有val的值,是一个元组,不能够改变 print (f.__closure__) f( 60 ) f = fun( 89 ) f( 90 ) |
运行结果:
12ee0b0
(<cell at 0x017B24B0: int object at 0x012EE0B0>,)
通过
12ee0b0
不及格
闭包的作用:
1. 代码的封装
2. 代码复用
希望本文所述对大家Python程序设计有所帮助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blog.csdn.net/you_are_my_dream/article/details/531667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