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RAW格式虚拟磁盘
linux下可以直接挂载raw格式的虚拟磁盘镜像文件。
例如,这里先用dd命令创建一个文件,然后将其格式化为ext4
格式(只有一个分区),然后挂载到/mnt
目录。
下面的raw.img
磁盘镜像文件就一个分区,所以没有使用offset=
来指定偏移。如果有多个分区,则可以通过指定偏移来挂载。具体的可以查阅mount
命令的相关参数信息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|
> dd if = /dev/zero of=raw.img bs=1M count=512 记录了512+0 的读入 记录了512+0 的写出 536870912 bytes (537 MB, 512 MiB) copied, 0.207045 s, 2.6 GB /s /home/o [o@o-pc] [10:29] > mkfs.ext4 -q raw.img /home/o [o@o-pc] [10:30] > sudo mount -o loop raw.img /mnt /home/o [o@o-pc] [10:30] > df -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% 挂载点 tmpfs 3.9G 79M 3.8G 2% /dev/shm /dev/sda4 30G 6.6G 24G 22% / tmpfs 3.9G 136K 3.9G 1% /tmp /dev/sda2 69G 26G 41G 39% /home tmpfs 794M 36K 794M 1% /run/user/1000 /dev/loop0 488M 780K 452M 1% /mnt |
2、VHD/VHDX磁盘文件挂载
linux不能直接支持挂载VHD磁盘镜像文件。可以通过vmware的vmware-mount
等工具来挂载。vmware
没有直接提供这个工具,但在vmware player
和vmware workstation
中都有提供。但这里不打算使用这种方式。
这里使用qemu-nbd来挂载磁盘镜像文件。
a)安装qemu
首先要安装一下qemu-kvm
,我这里使用的是Fedora 25
,安装命令如下
1
|
sudo dnf install qemu-kvm |
如果你是用的debian/ubuntu等,可以使用sudo apt-get install qemu-kvm
进行安装。
archlinux可以使用sudo pacman -S qemu
进行安装。
b)加载nbd驱动
NBD(Network Block Device)是网络块设备
的缩写。这个模块可以将一个远程主机的磁盘空间(与挂载nfs有区别),当作一个本地块设备来使用。
NBD是一个内核模块,大部分Linux发行版都已经包含它,这里不需要再安装了。
使用modprobe来加载nbd驱动
1
2
|
/media/o/data [o@o-pc] [11:04] > sudo modprobe nbd max_part=8 |
加载完成后,可以使用modinfo命令来查看模块信息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|
/media/o/data [o@o-pc] [11:05] > modinfo nbd filename: /lib/modules/4 .9.6-200.fc25.x86_64 /kernel/drivers/block/nbd .ko.xz license: GPL description: Network Block Device depends: intree: Y vermagic: 4.9.6-200.fc25.x86_64 SMP mod_unload signat: PKCS #7 signer: sig_key: sig_hashalgo: md4 parm: nbds_max:number of network block devices to initialize (default: 16) (int) parm: max_part:number of partitions per device (default: 0) (int) |
上面的信息说,初始化网络块设备的数目为16,说明其在/dev/
下创建16个nbd设备。
1
2
3
|
/media/o/data [o@o-pc] [11:05] > ls /dev/nbd * /dev/nbd0 /dev/nbd0p1 /dev/nbd1 /dev/nbd10 /dev/nbd11 /dev/nbd12 /dev/nbd13 /dev/nbd14 /dev/nbd15 /dev/nbd2 /dev/nbd3 /dev/nbd4 /dev/nbd5 /dev/nbd6 /dev/nbd7 /dev/nbd8 /dev/nbd9 |
c)将vhdx文件连接到nbd设备
这里使用qemu-nbd
来进行连接(使用-c参数为连接,使用-d参数断开连接)
1
2
|
/media/o/data [o@o-pc] [11:05] > sudo qemu-nbd -c /dev/nbd0 VS2017RC-offline.vhdx |
连接上之后使用fdisk
查看一下设备信息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|
/media/o/data [o@o-pc] [11:05] > sudo fdisk -l /dev/nbd0 Disk /dev/nbd0 :100 GiB,107374182400 字节,209715200 个扇区 单元:扇区 / 1 * 512 = 512 字节 扇区大小(逻辑/物理):512 字节 / 512 字节 I /O 大小(最小/最佳):512 字节 / 512 字节 磁盘标签类型:dos 磁盘标识符:0xa373e501 设备 启动 起点 末尾 扇区 大小 Id 类型 /dev/nbd0p1 2048 209711103 209709056 100G 7 HPFS /NTFS/exFAT |
实际上磁盘只有一个分区,分区格式为exFAT
,磁盘大小为动态增长。
d)挂载分区
直接使用mount
命令挂载nbd0p1
即可
1
2
3
4
5
6
7
8
|
/media/o/data [o@o-pc] [11:36] > sudo mount -t exfat -o rw /dev/nbd0p1 /mnt [ sudo ] o 的密码: FUSE exfat 1.0.1 /media/o/data [o@o-pc] [12:05] > ls /mnt/ '$RECYCLE.BIN' 'System Volume Information' vs2017rc 安装说明.txt |
安装exFAT支持
因为分区是exFAT
格式的,不能直接挂载。
先安装一下fuse-exfat
和exfat-utils
。
具体的安装过程简要的说一下
先下载两个rpm源码包。
1
2
|
wget http: //download1 .rpmfusion.org /free/el/updates/6/SRPMS/exfat-utils-1 .0.1-2.el6.src.rpm wget http: //download1 .rpmfusion.org /free/el/updates/6/SRPMS/exfat-utils-1 .0.1-2.el6.src.rpm |
然后安装fuse-devel
和rpmbuild
,并解压src.rpm
包。
1
2
3
|
sudo dnf install fuse-devel rpmbuild sudo dnf install scons # 构建exfat-utils需要 rpm -ivh exfat-utils-1.0.1-2.el6.src.rpm exfat-utils-1.0.1-2.el6.src.rpm |
解压完成之后可以在当前用户的home
目录下看到rpmbuild
目录,进入该目录下的SPECS
目录。
然后使用rpmbuild
构建rpm
包。
1
2
|
rpmbuild -ba exfat-utils.spec rpmbuild -ba fuse-exfat.spec |
构建完成之后进入rpmbuild/RPMS/x86_64
目录(这里x86_64与你的系统构架有关),安装生成的rpm
包。
1
2
3
4
5
6
|
/home/o/rpmbuild/RPMS/x86_64 [o@o-pc] [12:04] > sudo rpm -ivh exfat-utils-1.0.1-2.fc25.x86_64.rpm fuse-exfat-1.0.1-1.fc25.x86_64.rpm 准备中...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[100%] 正在升级/安装... 1:fuse-exfat-1.0.1-1.fc25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[ 50%] 2:exfat-utils-1.0.1-2.fc25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[100%] |
ubuntu上可以直接使用apt来安装sudo apt install exfat-utils exfat-fuse
3、其它虚拟磁盘文件的挂载
其它的就不再说了,与上面的VHD挂载是一样的,前提是要是支持的磁盘映像格式才行。
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,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,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服务器之家。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cnblogs.com/oloroso/p/6385398.html